績效管理,促進“優(yōu)剩劣汰”
- 文章內容
——勞動合同法背景下,我們如何安全、有效地實施績效管理?
2008年1月1日,新的《勞動合同法》正式實施,在新形勢下,怎么能既保證遵守國家現有的法律,同時又能夠增強企業(yè)的活力,保證企業(yè)“優(yōu)勝劣汰”?其核心是構筑企業(yè)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和制度,這比人力資源其他模塊更重要,也更關鍵,但是中國企業(yè)缺的不僅僅是機制和制度,缺少土壤和舞臺,缺少工具和方法,缺少的是良好的人力資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所以我的核心命題是“機制更重要,活力更重要,活下去更重要”。
如何做到一個機制有活力?30年前我們就講過,干部能上能下,工資能高能低,員工能進能出,這是真理,也是公理,但問題出在哪?為什么這么有活力的機制在我們企業(yè)實現不了?讓誰上,讓誰下;讓誰的工資高,讓誰的工資低;讓誰進,讓誰出,籠統(tǒng)回答讓好的,什么叫好?說你好就好,說你不好就不好,所以這個機制永遠漂在企業(yè)半空,實踐證明大鍋飯是最沒有活力的機制了,有活力機制的核心我認為關鍵是建立一他科學的評價體系。如果企業(yè)的評價體系大鍋飯,必然造成分配體系的大鍋飯,大鍋飯肯定沒活力。
機制就是改變員工的行為和行為改革的力量,所以我們要尋求的是一種好的機制,也就是說我們要構建一個讓奉獻者不吃虧的機制,奉獻者不吃虧,他愿意繼續(xù)做奉獻者;打工的就紅眼紅,就會增加自己的投入,把自己變成奉獻者;偷懶的只有兩個選擇,或者把自己變成奉獻者,或者離開公司,這樣公司就有了一種很重要的觀念,不是公正,不是公平,也不是公開,而是正義。
任何機制都靠制度支撐,制度評價人要回答三個問題:第一,定性,這個人屬于奉獻的,還是屬于打工的,還是屬于偷懶的,不僅要評價人,還要評價部門,這個部門屬于奉獻部門,還是屬于打工部門,還是屬于偷懶部門,第二,定量評價,奉獻的風險多少,打工的打多少工,偷懶的偷多少懶,第三,定期評價。
另外分配制度,由給人發(fā)薪酬,到給事發(fā)薪酬,給人發(fā)薪酬必然導致大鍋飯,你給什么發(fā)工資意味著激勵什么,工齡、學歷、職務是不可能激勵的,所以我們應該匯報績效,激勵績效,我們對績效進行科學評價,有了這個客觀依據,我們的薪酬就好發(fā)了,就能換回企業(yè)的正義。所以有活力機制的核心是對員工利益的調整。
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的假設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,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在所有組織中都可用。只有一個組織不可用,寺廟。這里面有個核心問題,企業(yè)不同情弱者,弱者由國家同情,要建立叢林法則,就是優(yōu)勝劣汰、物擇天競、適者生存,對于員工來講,種下什么收獲什么,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(yè)管理的代名詞,這個是管理大師德魯克講的。企業(yè)等于產品加服務,企業(yè)管理就等于人力資源管理,人力資源管理等于績效管理。
“管事評效率,管人評考核”??冃Ч芾硎侨肆Y源管理的主效率,如果忽視了,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要大打折扣。一定要把偷懶的人裁掉,不裁掉企業(yè)沒機制。有幾個問題需要企業(yè)注意:第一,績效管理責任不清晰,搞所謂360度考核,人人都有評價別人的權力,人人都不對評價結果承擔責任;第二,考核中的溝通;第三,為員工建立考核投訴機制;第四,考核結果檔次的比例控制;第五,績效考核指標的量化與細化,我們再考核緊密地團結在誰周圍了,怎么叫緊密?怎么叫不緊密?許多企業(yè)的考核指標有問題,沒有走上量化和細化,因為我們有一堆借口,不好量化,在企業(yè)中,只要有工作,只要有職位,只要有職責,任何指標都可以量化。
面對新《勞動合同法》,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,績效考核過程中的承諾制和合約制,以免給人留下一些話柄,雙方簽字,假定一個公司季度考核,四個季度考核都處于末位,為什么不能淘汰,他長期達不到指標要求,為什么不能淘汰,不淘汰是對那些干得好的人的最大不尊敬,是對干得好的人的積極性的巨大打擊,一次干不好有理由,一年干不好我想沒有任何理由??冃Ч芾眢w系只是評價體系一個部分,還有職位,確定職位職責很重要,也對他不勝任崗位有客觀的依據,當然還有資格和能力的評價,這是一個體系,不是說我們做好績效管理就完了。
我引用一個偉大企業(yè)家的一段話說明這個問題,題目叫《建立一個偉大企業(yè)的全部秘密》:“如果認為活力曲線是殘酷的,這是錯誤邏輯得出的結論,是那種彌漫著假慈善的企業(yè)文化所能產生的后果?!庇腥藛栱f爾奇為什么通用做那么長時間還那么有活力?韋爾奇說我們還保持著小公司的活力?用電視臺的廣告就是說,80歲的人20歲心臟,有人問你的活力從哪來?韋爾奇回答活力曲線,20%是優(yōu)秀的,70%是一般的,10%裁掉了。有人說韋爾奇講這話是假慈悲,讓一個人呆在一個他不能成長和進步的環(huán)境里才是真正的野蠻行徑或者假慈悲。做出這樣的判斷并不容易,而且并不是準確無誤的,用中國話講哪個廟里都有冤死的鬼,你可以會錯失幾個明星或者出現幾次大的失誤,但是你造就一支全明星團隊的可能性卻會大大提高。
對于任何企業(yè)來講,活下去最重要,活下去不是靠愿望,而是靠實力,企業(yè)的實力來自于對人力資源和業(yè)務模式的管理能力,先進的內部動力機制是企業(yè)生存之本、活力之源,所以我們要回歸基本面思考,這句話是富士康老板郭臺銘的一句名言,回歸基本面,在商言商,下雨打傘,是松下老先生講他一生經營松下公司的心得體會,回到原點,是2004年我寫的一本小冊子的一個書名。
張維迎說,從世界各國的實證研究來看,很多美其名曰保護勞動者的法律,最終給勞動者帶來的是傷害。關于這部法,我們要“應對”,面對外部挑戰(zhàn)和風險,為了機制和活力,企業(yè)唯一的理智選擇必須應對,應對絕對沒有善惡之分,應對的原因是有規(guī)避的時間,時間不多了,還有四、五天;應對的前提是法律還有漏洞;應對是基于企業(yè)自由裁量的選擇;應對是趨利避害的理智決策;應對的條件是有規(guī)避的力量。機制更重要,活下去更重要,不能因為我們外部環(huán)境的法律條件的變化而忽視我們的機制建設。還有一點需要說,就是我們黨的黨章改了好多次了,我們國家的憲法也改過好多次了,我想,關于勞動的法律也會修改,問題是你要活到那一天!
作者: 佚名 ;資料來源: 《管理@人》 ;錄入時間: 2008年3月18日- 相關課程
- 相關專題
- 相關文章